線粒體自噬 (Mitochondrial autophagy, mitophagy) 作為一種重要線粒體質(zhì)量控制機制,在活性氧 (ROS) 脅迫等應激作用下,會導致線粒體 DNA (Mitochondrial DNA, mtDNA) 突變逐漸累積,還會使細胞內(nèi)線粒體膜電位降低和去極化損傷,并最終導致細胞死亡[1][2]。嚴峻的生存形勢下,線粒體只好 “大開殺戒”,為了維持線粒體和細胞穩(wěn)態(tài),防止受損線粒體損傷細胞,細胞通過選擇性地包裹和降解細胞內(nèi)受損或功能障礙的線粒體--即線粒體自噬。
既然被吃已然是定局,那么受損線粒體是如何被 “干掉” 的?這一過程與巨自噬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但它更像是細胞器的選擇性自噬去除。
線粒體自噬主要有以下 4 個關(guān)鍵步驟:1) 受損線粒體去極化,失去膜電位。2) 線粒體被自噬體包裹形成線粒體自噬體。3) 線粒體自噬體與溶酶體融合。4) 線粒體內(nèi)容物被溶酶體降解。溶酶體或液泡酸性水解酶流入自噬體降解受損線粒體。
圖 2. 線粒體自噬機制概述[1]
線粒體自噬的 Ub 依賴途徑 (PINK1/Parkin 通路最為常見) 和 Ub 非依賴性途徑
■ 非泛素依賴性途徑
■ 線粒體自噬的相關(guān)疾病
正常的線粒體活動對細胞功能至關(guān)重要,及時的消除受損線粒體是細胞的自我保護機制。當線粒體自噬發(fā)生障礙可觸發(fā)多種疾病,如:線粒體功能障礙是阿爾茨海默氏癥,帕金森氏癥,亨廷頓氏癥等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關(guān)鍵共同因素,PINK1 和 Parkin 的功能缺失突變與家族性帕金森病相關(guān)。心肌細胞的活動高度依賴于線粒體的能量供應,線粒體吞噬功能障礙可引起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等心血管疾病[6]。
線粒體自噬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的過程,檢測方法也在不斷的更新,小 M 以文獻為例,盤點常見的線粒體自噬研究方法!
Myoferlin 是一種在多種癌癥中過度表達的癌蛋白,已有報道表明 Myoferlin 通過與線粒體動態(tài)機制的相互作用對胰腺癌的線粒體適應性有顯著貢獻[7]。為證明 Myoferlin 在 PDAC 細胞系中對線粒體自噬的影響,研究者使用了
圖 4. WJ460 在 PDAC 細胞誘導線粒體自噬[7]
a. 電鏡下觀察線粒體狀態(tài)。b. 免疫熒光共定位。c. 活性氧檢測
短波長在中性環(huán)境中的激發(fā),而長波長會酸性環(huán)境激發(fā),可用于區(qū)分游離線粒體和線粒體溶酶體。
圖 5. FBXL4-KO在HeLa細胞誘導線粒體自噬[9]
a. 探針追蹤機制的示意圖。b. 免疫熒光共定位
當線粒體被溶酶體吞噬時,Keima 會處在酸性環(huán)境,如圖在 Merged 圖中,黃綠色的 mtKeima 信號標記細胞質(zhì)內(nèi)的線粒體,紅色的 mtKeima 信號標記溶酶體內(nèi)的線粒體自噬。FBXL4-KO 導致線粒體數(shù)量過少,激活了線粒體自噬。自噬過程中,參與線粒體自噬的蛋白 (PINK1、Parkin、BNIP3、Nix、FUNDC1) 水平在線粒體吞噬被激活后會增加。如圖 7 所示, Fbxl4-/-小鼠的組織樣本檢測出標記物蛋白 BNIP3 和 NIX 的積累、過度線粒體自噬和線粒體數(shù)量減少。
圖 6. Fbxl4-/- 小鼠組織樣本的Western 檢測[9]
■ 小結(jié)
線粒體自噬可謂是非“吃”不可,方式也是多種多樣,除了泛素依賴途徑 (PINK1/Parkin 通路為主) 和非泛素依賴途徑的經(jīng)典機制。小M 還給大家介紹了線粒體自噬的一些常見檢測方法,希望能幫助到小伙伴們!
相關(guān)產(chǎn)品 |
線粒體電子傳遞鏈復合物 I 抑制劑。Rotenone 通過促進線粒體活性氧的產(chǎn)生來誘導細胞凋亡 。 |
線粒體中氧化磷酸化 (OXPHOS) 解偶聯(lián)劑。FCCP 誘導 PINK1 激活,促進 Parkin 在 Ser65 位點磷酸化。 |
線粒體 F0F1-ATPase 抑制劑,Oligomycin A 具有抗真菌的功能。 |
選擇性的發(fā)動蛋白相關(guān)蛋白 1 (Drp1) 抑制劑。Mdivi-1 是一種有效的線粒體分裂/線粒體自噬 (mitophagy) 抑制劑。 |
鞣花酸的腸道微生物代謝產(chǎn)物,具有抗炎、抗增殖和抗氧化的特性。Urolithin A 誘導自噬和凋亡,抑制細胞周期進程,抑制 DNA 合成。 |
通過增強 PINK1/Parkin 介導的線粒體自噬來保護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 |
參考文獻
[1] Lu Y, et al. Cellular mitophagy: Mechanism, roles in diseases and small molecule pharmacological regulation. Theranostics. 2023;13(2):736-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