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CIK 是「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的縮寫,中文全稱為「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 CIK 是單個核細胞在 CD3 單抗和多種細胞因子 (包括 IFN-γ, IL-2 等) 的作用下培養(yǎng)獲得的一群以 CD3+CD56+細胞為主要效應(yīng)細胞的異質(zhì)細胞群, 其既具有 T 淋巴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活 性,又具有 NK 細胞 (自然殺傷細胞) 的非 MHC (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限制性腫瘤殺傷能力。 CIK 細胞具有殺瘤活性高、殺瘤譜廣,對正常組織毒性低,體外可高度擴增等特點,是目前 臨床上廣泛使用的過繼性免疫治療細胞。
DC 是「Dendritic Cells」的縮寫,中文全稱為「樹突狀細胞」,因其成熟時伸出許多樹 突樣或偽足樣突起而得名。DC 是由 2011 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加拿大籍科學家 Ralph M. Steinman 于 1973 年發(fā)現(xiàn)的,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功能最強的抗原遞呈細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已證實,DC 是唯一能夠顯著刺激初始 T 細胞 (Naïve T cells) 增殖的 APC,而其它 APC (如單核巨噬細胞,B 細胞等) 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記憶性的 T 細胞。DC 是機體適應(yīng)性 T 細胞免疫應(yīng)答的始動者,在腫瘤免疫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DC-CIK 即 DC 和 CIK 細胞在體外共培養(yǎng),然后回輸給患者。嚴格的說,最終的效應(yīng)細 胞是經(jīng) DC 體外活化的 CIK 細胞。多項研究表明,DC 與 CIK 具有協(xié)同作用,共同孵育后, DC 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達及抗原遞呈能力均明顯提高,而 CIK 的增殖能力和體內(nèi)外細胞毒 活性也得以增強,因此 DC-CIK 較單獨的 CIK 治療更為有效。若將腫瘤抗原負載的 DC 與 CIK 共培養(yǎng),可刺激產(chǎn)生腫瘤抗原特異性的 T 細胞,這樣的 DC-CIK 治療則兼具特異性和非 特異性雙重腫瘤殺傷作用,比未負載腫瘤抗原的 DC 刺激活化的 CIK 活性更強,常被用于 臨床和科研。
【培養(yǎng)原理】
1.DC 培養(yǎng)用細胞因子:
GM-CSF (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是一種造血生長因子,在體外可刺激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集落形成, 并具有促進早期紅巨核細胞、嗜酸性祖細胞增殖和發(fā)育的功能。GM-CSF 是最早被鑒定 出來對于 DC 有作用的細胞因子之一。
GM-CSF 在 DC 培養(yǎng)中的功能是促進單核細胞向大巨噬樣細胞分化,細胞表面 MHC II 類分子的表達得以提高,從而增強細胞的抗原遞呈功能。此外,GM-CSF 還可促進 DC 的存活。
IL-4 (白細胞介素-4)
IL-4 在由單核細胞誘導成 DC 的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是抑制巨噬細胞的過度生長,從 而引導單核細胞向 DC 方向分化。若培養(yǎng)體系中不加 IL-4,單核細胞將分化為巨噬細胞。
同時,IL-4 還有降低細胞表面表達 CD14 分子的能力。CD14 表達水平的降低是單核細 胞分化為 DC 的重要標志。
GM-CSF 和 IL-4 共同作用可使單核細胞定向分化為未成熟 DC (immature DC),此時的 DC 具有較強的抗原攝取和加工能力,但抗原遞呈能力很弱。細胞表面中度表達 MHC I 類、II 類分子和 B7 家族分子 (CD80, CD86 等),但不表達 CD14.
TNF-α (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可下調(diào)未成熟 DC 的巨胞飲作用和表面 Fc 受體的表達,使細胞內(nèi) MHC II 類 分子區(qū)室 (class II compartment) 消失,但能夠上調(diào)細胞表面 MHC I 類、II 類分子和 B7 家 族分子 (CD80, CD86 等) 的表達,使未成熟 DC 分化為成熟 DC(mature DC),此時 DC 的 抗原攝取和加工能力明顯減弱,而抗原遞呈能力顯著增強,可極強的激活 T 細胞。
2.CIK 培養(yǎng)用細胞因子和抗體:
CD3 激發(fā)型單抗:
T 細胞活化的第一信號來自于 T 細胞表面的受體,即 T 細胞抗原受體 (T cell antigen receptor, TCR) 與 APC 提呈的抗原的特異性結(jié)合,也就是 T 細胞對抗原的特異性識別。 TCR 是由 2 條不同肽鏈構(gòu)成的異二聚體,在 T 細胞表面,其與 CD3 分子通過非共價鍵 結(jié)合,形成 TCR/CD3 復合體。TCR 識別特異性抗原后會引起 CD3 和 T 細胞表面的輔助 受體 CD4 或 CD8 分子的胞漿尾部聚集,進而激活與胞漿尾部相連的酪氨酸激酶 (Lck, Fyn 和 ZAP-70 等),促使 CD3 分子胞漿區(qū)的免疫受體酪氨酸活化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 ITAM) 中的酪氨酸 (Y) 磷酸化。磷酸化的酪氨酸 (pY) 進一步 磷酸化下游含酪氨酸的蛋白,從而引起激酶活化的級聯(lián)反應(yīng) (磷脂酰肌醇途徑或 MAP 激 酶途徑等),最終通過激活轉(zhuǎn)錄因子,使其進入細胞核內(nèi),結(jié)合于調(diào)控 T 細胞增殖和活化的靶基因 (如 IL-2 和 IFN-γ 等),引起基因的表達和轉(zhuǎn)錄,T 細胞因而由靜止狀態(tài)轉(zhuǎn)為 增殖和活化狀態(tài)。
由上可見,CD3 分子在 T 細胞活化信號的轉(zhuǎn)導中起著極其關(guān)鍵的作用。CD3 激發(fā) 型單抗與 T 細胞表面 CD3 分子特異性結(jié)合后,可引起 CD3 分子胞漿區(qū) ITAM 基序中酪 氨酸的磷酸化,進而導致 T 細胞增殖和活化的下游信號的激活,從而使 T 細胞增殖和活 化。也就是說,CD3 激發(fā)型單抗能夠模擬抗原與 TCR/CD3 復合物的識別和激活過程, 從而引起 T 細胞的增殖與活化,因此是 CIK 細胞培養(yǎng)中不可或缺的刺激因素。
此外,CD3 激發(fā)型單抗在選用時一定要注意克隆號。研究表明,僅克隆號為 OKT-3 的 CD3 激發(fā)型單抗可以刺激所有人的 T 細胞的增殖,而其它克隆號的 CD3 激發(fā)型單抗 僅能刺激一部分人的 T 細胞。因此,在進行 CIK 培養(yǎng)時,最好選用 OKT-3 克隆,以保 證每個患者的 T 細胞均能被激活。
IL-2 (白細胞介素-2)
IL-2 最初發(fā)現(xiàn)時被稱為 T 細胞生長因子 (T cell growth factor, TCGF),是引起 T 細胞 增殖最重要的細胞因子。IL-2 既是自分泌細胞因子,也是旁分泌細胞因子,其通過與 T 細胞表面的 IL-2 受體 (IL-2R) 的特異性結(jié)合而促使 T 細胞活化,并進入細胞分裂狀態(tài)。
此外,IL-2 還可刺激 NK 細胞的生長并增強其殺傷能力。因此 CIK 細胞培養(yǎng)中須添加IL-2,以促進 T 細胞的增殖與活化。
IFN-γ (干擾素-γ)
IFN-γ 具有上調(diào)外周血淋巴細胞表面 IL-2R 表達的作用,因此會增強 T 細胞對 IL-2 促 增殖反應(yīng)的敏感度和強度。在誘導 CIK 細胞形成的過程中加入 IFN- g ,可降低 IL-2 的用量。 研究發(fā)現(xiàn),IFN-γ加入的順序與 CIK 的細胞毒活性密切相關(guān)。先加入 IFN- g,培養(yǎng)24后再 加入 IL-2,可明顯提高 CIK 的細胞毒活性。
IL-1α(白細胞介素-1α)
IL-1α也可以介導外周血淋巴細胞表面上調(diào)表達 IL-2R.當 IL-1α與 IFN-γ和激發(fā)型CD3 單抗合用時,可以明顯提高 CIK 的細胞毒作用。
【細胞制備】
1.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采集
1.1用血細胞分離機采集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 80 - 100 ml。
1.2淋巴細胞分離液密度梯度離心法進一步純化單個核細胞 (PBMC)。
1.3無血清培養(yǎng)液洗滌 2 次,獲得純度在 90% 以上的 PBMC,細胞數(shù)量需達到 1-3 x108。
2. (可選步驟) 腫瘤抗原的制備
用于負載 DC 的腫瘤抗原可以是腫瘤特異性抗原肽 (Tumor-Specific Antigens, TSA)或腫瘤相關(guān)抗原 (Tumor-αssociated Antigens, TAA),也可以是腫瘤全細胞抗原。
用 TSA 或 TAA 負載的 DC 具有很好的靶向性,但該方法具有已確定的腫瘤特異性 抗原或抗原肽種類少和單一抗原的免疫攻擊經(jīng)常無法殺傷腫瘤細胞等缺陷。而用腫瘤全 細胞抗原負載 DC 可克服這些缺陷,因為此時無需知道那些抗原是腫瘤細胞的 TSA 或 TAA,而且全抗原中的多種不同腫瘤抗原沖擊 DC 可誘導產(chǎn)生針對不同抗原決定簇的細 胞毒 T 淋巴細胞 (CTL) 克隆,從而實現(xiàn)對腫瘤細胞的有效殺傷。
腫瘤細胞全抗原負載 DC 的方法很多,包括用腫瘤細胞裂解液負載 DC、用凋亡腫 瘤細胞負載 DC、用壞死或死亡的腫瘤細胞負載 DC,用腫瘤活細胞負載 DC,和將腫瘤 細胞與 DC 融合等。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是用腫瘤細胞裂解液負載 DC,因該方法簡單、 快速、有效。
反復凍融是獲得腫瘤細胞裂解液的常見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2.1手術(shù)切除腫瘤標本,無菌條件下,將壞死組織和癌旁非腫瘤組織去除干凈;
2.2無菌生理鹽水洗 3 次;
2.3用無菌的組織剪將腫瘤組織剪碎,加入 RPMI 1640 培養(yǎng)基,充分研磨;
2.4200 目無菌網(wǎng)過濾后收集單細胞懸液;
2.5用 RPMI 1640 培養(yǎng)基重懸細胞至 1-2 x 107/ml,裝入 5 ml 無菌凍存管中;
2.6將凍存管浸入液氮中速凍,10 min 后取出,再迅速放入 37oC 水浴中解凍 10 min。反復 3-5 次;注:也可以-80oC/37oC 反復凍融 3-5 次。
2.7 將腫瘤裂解物加入離心管中,3000rpm,離心 10 min;
2.8收取上清,0.22mm 濾膜過濾除菌,留樣檢測蛋白含量及細菌、真菌和支原體;2.9-80oC 保存?zhèn)溆谩?/SPAN>
3. CIK 細胞的培養(yǎng)及鑒定
3.1 步驟 1 中獲得的 PBMC 用無血清培養(yǎng)液調(diào)整細胞濃度至 2 x 106/ml,置于培養(yǎng)瓶內(nèi);
3.2 37℃,5%CO2 培養(yǎng)箱中孵育 2 h,以使單核細胞貼壁。
3.3 收集懸浮細胞,用無血清培養(yǎng)液調(diào)整細胞濃度至 1-2 x 106/ml。
3.4 加入 1,000 U/ml 的重組人 IFN-γ 培養(yǎng);
3.5 24 h 后加入 50ng/ml 的 CD3 單克隆抗體和 300 U/ml 的重組人 IL-2,刺激 CIK 細 胞的生長和增殖;注:此時也可同時加入 100 U/ml 的重組人 IL-1α.
3.6 每 3 天半量換液或擴瓶一次,并補加重組人 IL-2 300 U/ml;
3.7在培養(yǎng)的第 7d,收獲 CIK 細胞,此時數(shù)量應(yīng)達到 1x 109 個以上。
3.8 CIK 細胞質(zhì)控:
3.8.1 臺盼藍染色檢測細胞活力:活細胞應(yīng)在 80% 以上;3.8.2 用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表面 CD3、CD8 和 CD56 等分子的表達 ,觀察CD3+CD56+細胞的比例是否明顯提高。
4. DC 細胞的培養(yǎng)及鑒定
4.1 步驟 3.2 中剩下的貼壁細胞 (主要是 CD14+的單核細胞),加入含重組人 GM-CSF500-1,000U/ml 和重組人 IL-4 500U/ml 的無血清培養(yǎng)液,37℃,5%CO2 培養(yǎng)箱中 培養(yǎng),誘導單核細胞向 DC 細胞分化。
4.2 每 3d 半量換液一次,并補足細胞因子;
4.3(可選步驟) 在培養(yǎng)的第 5d, 加入步驟 2 中獲得的腫瘤抗原 50 mg/ml,對 DC 進 行抗原負載;注:若不對 DC 進行抗原負載,該步省略。
4.4 在培養(yǎng)的第 6d,加入重組人 TNF-α(500U/ml),誘導 DC 細胞成熟。
4.5在培養(yǎng)的第 7d 或第 8d,收獲 DC 細胞,其數(shù)量應(yīng)達到 1×106 個以上。
4.6DC 的質(zhì)檢:
4.6.1 臺盼藍染色檢測細胞活力:活細胞應(yīng)在 80% 以上;
4.6.2 流式細胞儀檢測 DC 細胞表面 HLA-DR、CD83 和 CD86 等分子的表達,以 確定 DC 是否成熟。
5. DC-CIK 細胞的制備和質(zhì)檢
5.1 收集步驟 4 和步驟 3 中所獲得的 DC 細胞和 CIK 細胞,按 1∶10 (數(shù)目比) 的比例共培養(yǎng),無血清培養(yǎng)液中添加重組人 IL-2 (300 U/ml)。
5.2每 3 天半量換液一次,并補加重組人 IL-2 (300U/ml)。
5.3 在第 7d 收集細胞,細胞數(shù)量應(yīng)達到 1×1010 個以上。
5.4 DC-CIK 細胞的質(zhì)檢:
5.4.1 臺盼藍染色檢測:活細胞應(yīng)在 80% 以上;
5.4.2 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表面 CD3、CD8、CD56 等分子的表達:CD3+CD56+細 胞的比例應(yīng)在 20% 以上。
5.4.3 細胞殺傷實驗:以 DC-CIK 細胞為效應(yīng)細胞,以腫瘤細胞 (可為原代腫瘤細 胞或腫瘤細胞株) 為靶細胞,將效應(yīng)細胞與靶細胞按 10 : 1(數(shù)目比) 的比例加 入 96 孔 U 型板中,每孔含靶細胞 1 x 104 個,終體積為 200 ml,設(shè) 3 個復 孔。培養(yǎng) 4 h,然后取培養(yǎng)上清,用乳酸脫氫酶 (LDH) 試劑盒檢測效應(yīng)細胞 對靶細胞的殺傷率。
5.4.4 收獲細胞前,取少量培養(yǎng)物進行細菌、真菌培養(yǎng),并檢測支原體、衣原體, 及內(nèi)毒素 (標準:病原學檢測陰性,內(nèi)毒素<5 Eu)。
【步驟簡圖】
【推薦試劑】
生產(chǎn)商 | 產(chǎn)品名稱 | 產(chǎn)品編號 | 產(chǎn)品規(guī)格 | 使用濃度 |
PeproTech | 重組人 GM-CSF (Animal Free) | AF-300-03 | 20ug/50ug/100ug/250ug/500ug1mg | 50-100ng/ml |
PeproTech | 重組人 IFN-g (Animal Free) | AF-300-02 | 100ug/250ug/500ug/1mg | 50ng/ml |
PeproTech | 重組人 IL1-a (Animal Free) | AF-200-01A | 10ug/100ug/250ug/500ug/1mg | 0.1ng/ml |
PeproTech | 重組人 IL-2 (Animal Free) | AF-200-02 | 50ug/100ug/250ug/500ug/1mg | 30ng/ml |
PeproTech | 重組人 IL-4 (Animal Free) | AF-200-04 | 20ug/50ug/100ug/250ug/500ug/1mg | 100ng/ml |
PeproTech | 重組人 TNF-a (Animal Free) | AF-300-01A | 10ug/50ug/100ug/250ug/500ug/1mg | 25ng/ml |
PeproTech | 人 CD3 激發(fā)型單抗 | 05121-25 | 100ug/500ug | 50ng/ml |
(BioGems) | (克。篛KT-3) |
注:Animal Free 意為無動物成分。無動物成分的重組細胞因子在生產(chǎn)過程中不會有任何動物源性物質(zhì),尤其是牛蛋白的混入,使得最終獲得的重組人蛋白中不含任何動物成分。這樣可避免動物病原體 (如瘋牛病,克雅氏病等) 的污染 及外源蛋白引起的機體異種排斥和過敏反應(yīng),因此細胞治療的體外細胞培養(yǎng)過程中最好使用無動物成分的重組細胞 因子。
【其它相關(guān)試劑】
生產(chǎn)商 | 產(chǎn)品名稱 | 產(chǎn)品編號 | 產(chǎn)品規(guī)格 |
PeproTech | 重組人 Flt-3 Ligand (Animal Free) | AF-300-19 | 10ug/50ug/100ug/250ug/500ug/1mg |
PeproTech | 重組人 IL-7 (Animal Free) | AF-200-07 | 10ug/100ug/250ug/500ug/1mg |
PeproTech | 重組人 IL-15 (Animal Free) | AF-200-15 | 10ug/100ug/250ug/500ug/1mg |
PeproTech | 重組人 SCF (Animal Free) | AF-300-07 | 10ug/50ug/100ug/250ug/500ug/1mg |
PeproTech | 人 CD28 激發(fā)型單抗 | 10311-25 | 100ug/500ug |
(BioGems) | (克。篊D28.2) |
【參考文獻】
[1] Steinman RM, Cohn ZA.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ell type in 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s of mice. I. Morphology, quantitation, tissue distribution”. J. Exp. Med. 1973; 137 (5):1142–62.
[2] 張志偉,宋鑫。DC-CIK 細胞臨床制備規(guī)范化研究。中國腫瘤,2011;20(2):85-88.
[3] Li R, Wang C, et al.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immunotherapy in lung cancer:a phase II clinical study.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2012; 61:2125–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