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的應用和免疫磁珠技術的發(fā)展,使微血管內皮細胞的培養(yǎng)和純化變得相對簡化。
1、微血管內皮細胞培養(yǎng)簡述
人體主要器官和組織的微血管內皮細胞已經培養(yǎng)成功的有:骨骼肌、心、腦、胃、視網膜、肺、皮膚、脈絡膜、小腸、脂肪、肝竇、腎、關節(jié)滑膜、胎盤、骨髓、胰島、角膜及食道等器官組織的微血管內皮細胞。
2、微血管內皮細胞的分離
目前分離內皮細胞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即酶消化法、機械分離法和磁珠分離法。
酶消化法:優(yōu)點是分離的細胞多、純度較高;缺點是酶對某些蛋白有破壞作用。消化后的組織懸液需要用血清終止酶活性,并將組織懸液通過200目的金屬篩去除未消化組織。
機械分離法和磁珠分離法:可以避免酶對內皮細胞的損傷,缺點是其他細胞的污染可能性較大。
磁珠分離法:利用特異的介質(表面有內皮細胞特異單克隆抗體的磁珠)從其他細胞群中分離出內皮細胞。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分離出可用于炎癥研究的微血管內皮細胞,但是分離的細胞量少。
機械分離法:用于大血管內皮細胞的分離,這種方法避免了酶對內皮細胞的損傷和其他細胞的污染。
3、微血管內皮細胞的純化
(1)純化的方法:主要有利用尼龍網或不銹鋼網篩過濾細胞懸液、物理刮除法、生長特性選擇法、局部消化法、差速黏附法和免疫磁珠法等。
(2)生長特性選擇法:根據(jù)內皮細胞的生長特性加以分離,即已貼壁的組織塊,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除血細胞外,其他細胞尚未離開組織塊而微血管內皮細胞最先游出,這時立即移去組織塊,所留的大部分是血細胞和內皮細胞,血細胞經傳代1代至2代后自動消除,剩下便是微血管內皮細胞。這種方法由于避免了對細胞的機械和化學損傷,且不需特殊設備,操作簡單,較為可取。
(3)局部消化法:當不同類型的細胞群之間界限明顯時,可在目的細胞區(qū)域滴加少量的消化酶,作用一段時間后,將消化液連同細胞吸出,再離心除去消化酶或終止消化后,將細胞接種于另外的培養(yǎng)板孔中進行培養(yǎng)。這種方法同物理刮除法一樣,要求目的細胞的相對數(shù)量要大,并且與其他細胞界限相對明顯。
差速黏附法:內皮細胞較成纖維細胞貼壁牢固,用胰酶消化細胞,在倒置顯微鏡下監(jiān)視,當成纖維細胞收縮變圓脫壁時,立即用含胎牛血清的培養(yǎng)基終止消化,隨后輕輕吸去細胞液,大多數(shù)內皮細胞仍然保留在原培養(yǎng)板孔中。經過數(shù)次同樣的處理,成纖維細胞基本可以被除去。
4、微血管內皮細胞的鑒定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不同器官組織的微血管內皮細胞具有共同的特異蛋白或標志。
微血管內皮細胞的鑒定:
(1)根據(jù)器官和組織的起源,從形態(tài)、表型、生化和功能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2)微血管內皮細胞一般呈單層生長,有接觸抑制現(xiàn)象,呈典型的鋪路石狀,電鏡下可以看到Weibel-Palade小體。
(3)表面表達CD31、CD34、凝血調節(jié)蛋白、第Ⅷ因子和選擇素等,細胞可攝取低密度脂蛋白,產生前列腺素,內吞功能,結合植物血凝素,形成毛細血管樣網絡。
5、微血管內皮細胞的培養(yǎng)要點
根據(jù)微血管內皮細胞的生長特性,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培養(yǎng)條件,并且這些培養(yǎng)條件可能因為微血管內皮細胞的起源不同而有所差異。微血管內皮細胞的培養(yǎng)一般選用基礎培養(yǎng)基、胎牛血清、雙抗、谷氨酰氨、內皮細胞生長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