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降解劑通過介導(dǎo)泛素化連接酶與靶蛋白的識別,對靶蛋白進行降解。目前蛋白降解劑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雙功能分子降解劑,通常稱為 PROTAC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通過泛素-蛋白酶體途徑特異性地降解靶蛋白。另一類是 “分子膠” (Molecular glues),也是通過結(jié)合泛素化連接酶,但與 PROTAC 不同的是,分子膠是通過修飾泛素化連接酶表面,從而識別并降解全新底物 (Neo-substrate)。例如磺胺類抗腫瘤藥 (Indisulam); 和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 (IMiDs) 沙利度胺 (Thalidomide)、來那度胺 (Lenalidomide)。
A. “分子膠” 作用原理 B. 來那度胺 (Lenalidomide) 的作用機制特異性降解 “核蛋白” 的分子膠
Benjamin Cravatt 團隊在之前的工作中鑒定出一些與半胱氨酸結(jié)合共價片段,作者稱為 “**” 片段 (Scoutfragment)。它們能 “搜尋” 出人類蛋白組中可配體的半胱氨酸,包括一些從未被研究的泛素化連接酶。作者將 KB02、KB03、KB05 三個“**”片段連接在 FKBP12 高親和性的配體 SLF 上。發(fā)現(xiàn) KB02-SLF、KB03-SLF、KB05-SLF 均未改變胞質(zhì)蛋白 FKBP12 水平。其中,KB02-SLF 顯著降低核蛋白 FKBP12 的水平。
選擇性的 Cullin-RING 泛素連接酶 (CRL) 類 E3 連接酶抑制劑 MLN4924 阻斷了 KB02-SLF 介導(dǎo)的核 FKBP12 降解,表明 KB02-SLF 是通過 CRL 的作用促進了核定位 FKBP12 的蛋白酶體降解。通過蛋白質(zhì)組學(xué)以及 DCAF16 的 shRNA 沉默進一步確定 CRL 類 E3 泛素化連接酶為 DCAF16。串聯(lián)質(zhì)譜 (MS/MS) 分析和定點誘變實驗表明,KB02-SLF 是修飾了 DCAF16 的 Cys177-179 三個半胱氨酸位點。其中 DCAF16 中的 C177 和 C179 為極有可能是介導(dǎo) FKBP12 降解的關(guān)鍵的位點。接下來,作者構(gòu)建的 KB02-JQ1 雙功能分子 (誘導(dǎo)核蛋白 BRD4 降解),在敲除的 DCAF16 細胞中,KB02-JQ1 誘導(dǎo)的 BRD4 降解則被抑制。
DCAF16 的發(fā)現(xiàn),在 CRBN 和 VHL 的蛋白降解劑的基礎(chǔ)上,拓展了蛋白降解劑的開發(fā)與應(yīng)用前景。同時,特異性促進核蛋白的降解,避免降解了同雙功能化合物結(jié)合的胞質(zhì)蛋白。另外,較少成分的 DCAF16 修飾就可支持配體誘導(dǎo)的蛋白質(zhì)降解,而未被修飾的 DCAF16 仍然能調(diào)節(jié)其底物,使蛋白降解劑能最小化受到 DCAF16 內(nèi)源底物的干擾。相關(guān)產(chǎn)品
MG-277 是一種由 PROTAC 降解劑轉(zhuǎn)化而來的分子膠。MG-277 誘導(dǎo)中等程度的 MDM2 降解。MG-277 以非 p53 的方式高度有效地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對 RS4;11 細胞和 p53 突變體 RS4;11/IRMI-2 細胞的 IC50 分別為 3.5 nM 和 3.4 nM。MG-277 有效的誘導(dǎo)翻譯終止因子 GSPT1 的降解,DC50 為 1.3 nM。MG-277 具有有效的抗癌活性。 KB02-SLF 是一種核 FKBP12 降解劑 (molecular glue)。KB02-SLF 通過共價修飾 DCAF16 (E3 ligase) 促進 FKBP12 降解,并可以提高生物系統(tǒng)中蛋白質(zhì)降解的持久性。KB02-SLF 由 SLF 與泛素 E3 連接酶配體 (KB02) 通過 linker 連接而成。參考文獻
[1] Yang J, et al. Simple StructuralModifications Converting a Bonafide MDM2 PROTAC Degrader into a Molecular GlueMolecule: A Cautionary Tale in the Design of PROTAC Degraders. J Med Chem. 2019 Oct 21.[5] Hughes S J, et al. Molecular recognition of ternary complexes: a new dimension in the structure-guided design of chemical degraders. Essays Biochem. 2017 Nov 8;61(5):505-516.
[6] Keriann M.Backus, et al. Proteome-wide covalent ligand discovery innative biological systems.Nature. 2016 Jun23;534(7608):570-4.
[7] Bar-Peled L, et al. Chemical Proteomics Identifies Druggable Vulnerabilities in a Genetically Defined Cancer.Cell. 2017 Oct 19;171(3):696-709.e23.
[8] Zhang X, et al. Electrophilic PROTACs that degrade nuclear proteins by engaging DCAF16. Nat Chem Biol. 2019 Jul;15(7):737-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