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大致回顧小鼠轉基因領域的顯微操作技術,包括CRISPR/Cas9技術,旨在對這類客戶所用的工作流程和術語進行介紹。此外,還針對有用的顯微操作系統(tǒng)配置提供一些建議。
顯微操作技術概述
圖1:CRISPR/Cas9、原核注射和胚胎干細胞移植技術的粗略比較。更多詳情請參閱下文。
小鼠胚胎早期發(fā)育階段
圖2:小鼠胚胎早期發(fā)育階段示意圖(夜間受精,早上注射。)(來源:http://dev.biologists.org/content/137/6/859)
圖3:原核階段示意圖(透明帶標為紅色)
圖4:囊胚結構示意圖
顯微操作技術
原核注射(PNI)和胚胎干細胞移植(ESI)
不管是否涉及CRISPR(或者TALEN、ZFN(見第4章)),都要使用原核注射/受精卵注射技術或胚胎干細胞注射技術。這兩種技術是成熟的主流技術,在世界范圍內使用:
原核注射
受精后約12小時,出現了一個卵子原核和一個精子原核(圖2)。在原核融合為一體并構成受精卵細胞核之前,將DNA注入原核階段受精卵內的一個原核中,直徑約80-100µm。注射的靶DNA隨機整合到基因組DNA。方向和拷貝數不可預測,即這是一種非靶向技術,快速直接地獲得感興趣的轉基因小鼠概率非常有限。
圖5:PNI。以固定毛細管固定PN階段的小鼠胚胎(左側)。經由毛細管將溶于緩沖液的少量DNA注入其中一個原核(右側)�?煽匆姳蛔⑸涞脑税l(fā)生膨脹。圖片以徠卡DIC采集 。
圖6:PN 注射過程DNA 隨機非靶向整合到基因組中
典型的PNI系統(tǒng)設置:
-DMi8:手動、電動部件可供選擇
-透射光軸; S28聚光鏡及微分干涉差
-5/10倍物鏡(FLUOTAR或N PLAN)用于大致觀察
-20倍、40倍長工作距離物鏡。40倍物鏡用于注射
-3板載物臺(固定載物臺的物體導桿妨礙顯微操作器�。�
-精選顯微操作器(優(yōu)選直接注入的毛細管:平角有助于盡可能降低胚胎受損程度)
-氣壓式手動顯微注射儀用于固定(逆時針轉動產生的負壓可固定胚胎)
- FemtoJet®顯微注射儀(少量液體,壓力x 時間 = 體積)
-根據實驗室偏好選擇樣品載體(玻璃底器皿、蓋玻片等)
PN注射通常在室溫下借助放大400倍的微分干涉差顯微鏡(一些還使用IMC)完成。(一些情況下還將胚胎冷卻至10°C,使質膜更僵硬以方便注射)
胚胎干細胞移植
胚胎干細胞注入囊胚(圖4),囊胚階段從第3.5天開始,約128個細胞。內細胞群由多能性胚胎干細胞組成,也就是說它們可以發(fā)育并分化為不同類型細胞。有時注入八細胞階段的桑椹胚胎 (圖9)。
圖7:ESI。以固定的毛細管(左側)固定小鼠胚囊。經由毛細管將基因修飾的胚胎干細胞注入囊胚腔(右側)。注射在內細胞群外滋養(yǎng)外胚層細胞之間完成。圖片以徠卡AM6000上的徠卡DIC采集。
注入的胚胎干細胞與內細胞的胚胎干細胞發(fā)育為小鼠。這是一只嵌合體小鼠,其細胞/器官來源于注入的胚胎干細胞(雄性)和胚囊(雄性/雌性)。
目的基因的編輯在胚胎干細胞移植注射前完成,這耗時大約3-4個月 ,直至攜帶基因組DNA靶序列的ES細胞克隆被選定。大部分時間里修飾只出現在一個等位基因,意味著嵌合體是雜合的。產生的克隆在1個等位基因上攜帶靶突變(在兩個等位基因上的概率非常低)。這項技術允許插入大約10-20 kB的DNA。靶向突變所用方法為同源重組。
圖8:ES細胞DNA的靶向整合/突變
1)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創(chuàng)建含有靶DNA以及新霉素抗性位點、翻轉酶識別位點(FTR)和CRE重組酶識別位點(loxP)的DNA。
2)通過轉染方式將靶DNA注入ES細胞。重組體通過同源重組整合到基因組DNA。
3)往細胞培養(yǎng)物中添加新霉素(一種抗生素),以選擇產生的ES克隆。只有具備新霉素抗性的克隆才能存活生長。挑出這些克隆繼續(xù)培養(yǎng)。
4)添加翻轉酶(一種切割DNA并將其重新結合的重組酶),消除新霉素抗性。
5)通過轉基因小鼠與另外一只轉基因“CRE小鼠”交配,loxP位點可以條件性敲除。表達CRE重組酶的小鼠通常具有類似組織特異性的表達,這種特異性的表達使小鼠具備例如在大腦中的基因的靶向敲除。
經由同源重組及ES細胞注射的靶向突變,多年來已成為“金標準”。與CRISPR相比,不足之處包括:
載體準備時間長
選擇ES細胞克隆費時
載體克隆和ES細胞工作耗時約3個月
生成純合子小鼠耗時約1年
如上所述,在大約 99% 的案例中,產生的嵌合體是雜合的。最終目的是獲得用于研究的純合子動物。
這是一個費時費力的交配、篩選過程:
1) 胚囊(♀或♂)+ ES細胞(♂)產生♂嵌合體。目的是獲得生殖細胞中具有ES細胞修飾的嵌合體
2) ♂ 雜合嵌合體 + WT ♀產生雜合F1(♂或♀)
3) 雜合♂ + 雜合♀ 產生純合F2代
純合子小鼠的兩個等位基因上均攜帶突變。最終獲得這些有價值的動物耗時1年左右!
典型的ES移植系統(tǒng)設置:
-DMi8:手動、電動部件可供選擇;
-透射光軸;S28聚光鏡
-DIC為非必需。胚胎在胚囊階段已經足夠大,其細節(jié)容易觀察。
- 5/10倍;20倍;40倍長工作距離物鏡;較小NA = 較大景深
-3板載物臺(固定載物臺的物體導桿妨礙顯微操作器�。�
-精選顯微操作器(優(yōu)選直接注入的毛細管:平角有助于盡可能降低胚胎受損程度)
-氣壓式手動顯微注射儀用于固定
-油壓式或油壓式帶齒輪手動顯微注射儀用于注射ES細胞。
ES細胞注射通常在室溫下借助放大200倍的DIC/ IMC/PH顯微鏡完成。
ESI的差異在于將 ES細胞注入8細胞階段的胚胎中(圖9)。這項操作通常使用鈍端毛細管完成,以免損傷細胞。激光器(Hamilton-Thorne,Octax或Piezo壓電式破膜系統(tǒng))可幫助鈍端毛細管穿過透明帶和膜。
圖9:ESI注入8細胞階段的胚胎。鈍端毛細管
圖10:EMBL轉基因過程中使用的DMi8、Eppendorf TransferMan 4r顯微操作器和PiezoXpert壓電破膜儀。以鈍端毛細管進行胚囊注射。DIC
用于小鼠轉基因的CRISPR/Cas 9技術
用于小鼠轉基因的CRISPR/Cas9技術為靶向突變提供了工具(如ESI),但無需繁雜的ES處理工作�。ó斎籆RISPR也可以用于ES細胞突變)。
轉錄激活子樣效應因子核酸酶(TALEN)技術是一種更為成熟的技術。TALE(轉錄激活子樣效應因子)是結合DNA特定序列的蛋白質。TALE與核酸酶融合即為TALEN,這是一種具有高度特異性的DNA剪刀。TALEN使雙鏈斷裂。修復機制導致靶基因缺失或敲除。
目前,CRISPR技術相對于TALEN技術而言并不昂貴。
另外一種基因組編輯技術是鋅指核酸酶技術,它通過在用戶指定位置上造成DNA雙鏈斷裂而發(fā)生作用。
CRIPR/Cas9技術所用的工具如下所示:
向導RNA:這種RNA與用戶修飾的靶DNA同源。向導RNA與DNA上的大約20個核苷酸結合。RNA鏈的其余部分用于結合Cas9核酸內切酶。需要對20個結合的核苷酸進行設計,以找到/發(fā)現靶序列。
Cas9核酸內切酶:切割效率高,有時甚至切割兩個等位基因。
將向導RNA和Cas9蛋白(或Cas9的DNA或mRNA)注射到受精卵里,Cas 9切割DNA,修復機制開始起作用。該方法在第一代小鼠體內產生點突變的概率高。更先進的技術是注射攜帶靶基因或突變的同源DNA以及向導RNA/Cas9混合體。經由同源重組插入DNA相當有效。
小鼠轉基因用CRISPR/Cas9的優(yōu)點/缺點:
優(yōu)點:
+ Cas 9切割效率非常高,有時甚至切割兩個等位基因,即可獲得同源1代小鼠!
+ 無需繁瑣的ES細胞處理工作
+ CRISPR/Cas9技術不依賴于小鼠(而PNI和ESI則依賴),即它也可用于其他物種 (豬等)。
缺點:
- 迄今已公布的最長插入片段為3kB
- 目前l(fā)ox P條件性敲除效率低
需要注射高濃度黏性分子(如RNA、蛋白質),會堵塞毛細管。因此需要更粗的毛細管,而且要求平角注射!
Cas9高效率地剪切DNA,DNA的修復機制造成了點突變。
*注射gDNA+Cas9+同源的DNA
圖11:CRISPR/Cas9技術
典型的CRISPR/Cas9系統(tǒng)設置
與PN注射設置相同,以下除外:
將濃度較高的黏性CRISPR成分(RNA、蛋白質)注入受精卵時需要使用較粗的毛細管。這些毛細管結構筆直,內徑較大,大多數實驗室均制作。
因此極力建議沿著真正的平角方向注射(見圖10),以避免胚胎受損。
此外,使用Piezo壓電式破膜系統(tǒng),可以更輕松地穿過透明帶,尤其是質膜。
顯微操作器水平移動,將目標片段注入懸浮細胞內
圖12:受精卵注射過程的注射角度。顯微操作器水平移動,零度角注射可使胚胎受損程度較輕。注射角度大于10° 將導致受精卵出現較大的“洞”,使其存活率降低。
徠卡顯微操作器的移動角度可調,也就是說,即便角度較陡,注射角度本身也是零度角!
這是徠卡顯微操作器的一大優(yōu)點:黏性的向導RNA和cas9蛋白混合物所需的較粗毛細管(減少堵塞)可以沿著零度角方向注射!
其他實驗室設備(轉基因實驗室)
-立體顯微鏡是選擇和控制胚囊、ES細胞和毛細管必不可少的工具。(如TL5000、M80、Rottermann contrast)
圖13:M80及TL5000 Ergo。PN注射后的雙細胞階段。
DIC專用玻璃底器皿,一些實驗室使用大號蓋玻片
毛細管:若干公司提供即買即用產品。許多轉基因實驗室自己制作毛細管。
直線注射CRISPR/Cas9需要使用內徑足夠大的毛細管。轉基因專家自己制作“高級”毛細管以達到最高效率。
需要工具:
拉針器(如Sutter、Narishige)
磨具(用于毛細管拉拔后加工)
顯微拉制儀(用于彎曲毛細管)
上述顯微操作器:
徠卡機械式顯微操作器:轉基因領域贊譽頗高的顯微操作器類型。角度可調,即使毛細管角度較陡,也可獲得零度注射角。穩(wěn)健可靠,負載能力強,持久耐用。用戶眾多。當移動徠卡顯微操作器的控制桿時,可以感覺到毛細管觸及胚胎。
Eppendorf TransferMan4r:全自動顯微操作器,具有許多附加功能�?梢云浇亲⑸�。氣壓式、油壓式、油壓式帶齒輪和Femtojet手動顯微注射器經常用于其他顯微操作器。性能最優(yōu),價格最高。
Narishige:新式Takanome顯微操作器無平角操作功能。配備MOM-202D和MON-202D后可以平角操作。油壓式顯微操作器當然首屈一指。注射器:IM 9B、IM 9C、IM-11、IM300。
防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注射室位于地下室還是高層建筑的十層(不管需要與否)。采用被動(鐵板、沉重石桌、網球等)和主動設置。
徠卡DMi8轉基因系統(tǒng)特點
• 高度模塊化的倒置研究顯微鏡 – 根據客戶需要提供手動/電動組件
• 載物臺高度低 – 工效學效果更佳,胚胎操作更安全
• 顯微鏡穩(wěn)定 – 振動較少
• 完美的徠卡光學系統(tǒng)!
• 最佳DIC!– 原核可視
• 智能自動化 – 單擊按鈕便可使用/停用光學部件
• 集成調制和相襯 – 標準物鏡沒有調制器/PH圈
• 微型徠卡顯微操作器操作臺(位置靠近顯微鏡,因此靠近光軸/試樣)
• 徠卡操作器總是零度角注射!
• 徠卡顯微操作器:可靠、精確、知名度高
與Eppendorf和Narishige顯微操作器兼容
參考文獻
One-Step Generation of Mice Carrying Mutations in Multiple Genes by CRISPR/Cas-Mediated Genome Engineering
Haoyi Wang, Hui Yang, Chikdu S. Shivalila, Meelad M. Dawlaty, Albert W. Cheng, Feng Zhang, Rudolf Jaenisch, Cell 153, 910-918, May 9, 2013
-Multiplexed activation of endogenous genes by CRISPR-on, an RNA-guided transcriptional activator system
Albert W Cheng, Haoyi Wang, Hui Yang, Linyu Shi, Yarden Katz, Thorold W Theunissen, Sudharshan Rangarajan, Chikdu S Shivalila, Daniel B Dadon and Rudolf Jaenisch, Cell Research (2013) 23:1163–1171. doi:10.1038/cr.2013.122; published online 27 Aug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