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欣研究員《Cell research》創(chuàng)新iPS新技術,其中用了bioworld品牌的,BCL-2抗體 | |
生物通報道 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小分子化合物提高iPS誘導效率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相關研究論文發(fā)表在重要核心期刊《Cell Research 》上。
《Cell Research》雜志于1990年創(chuàng)刊,2001年首次獲得影響因子,創(chuàng)造了中國人創(chuàng)辦與出版的科技期刊首次突破2分的歷史紀錄。這份雜志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2006年與國際著名的自然出版集團合作,通過為優(yōu)秀論文開辟快速審理的綠色通道,國際編委協(xié)助組織專題稿件,期刊發(fā)表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論文推薦到頂級學術期刊點評欄目等。并且在之后的這些年里,影響因子逐步提升,今年其影響因子達增長至9.417,位于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核心期刊前10%。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新藥篩選中心的白人計劃女博士謝欣,本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干細胞先導專項及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的支持。 干細胞具有在體外大量增殖和分化為多種細胞的潛能,可為再生醫(yī)學的替代療法提供充足的細胞來源。2006年以來,日美科學家利用病毒載體轉染不同轉錄因子(Oct4, Sox2, Klf4, c-Myc等),成功將體細胞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干細胞(iPS)。iPS細胞具有和胚胎干細胞類似的功能,卻繞開了胚胎干細胞研究一直面臨的倫理和法律等諸多障礙,因此在醫(y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然而病毒載體及原癌基因的應用使iPS的安全性受到質疑;而且iPS的誘導效率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因此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尋找新的方法來減少轉錄因子的數(shù)量、避免轉錄因子的整合并提高的重編程效率。 博士生王荃、許新秀等在篩選了近兩千個小分子化合物后發(fā)現(xiàn),用于抗抑郁和治療躁狂的老藥LiCl能顯著增加iPS克隆數(shù)。在小鼠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LiCl能提高四因子誘導效率5倍,三因子誘導效率近60倍,使重編程效率接近15%。在人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LiCl可有效提高Oct4單因子誘導人iPS的成功率。機理研究揭示,LiCl的促重編程作用并非主要通過對GSK3b的抑制。與其他GSK3b抑制劑不同,LiCl不僅能增加干細胞基因Nanog的表達,還能提高Nanog的轉錄活性。LiCl還能通過降低H3K4特異性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的表達來改變細胞的表觀遺傳修飾,從而提高細胞重編程效率。 本研究不僅發(fā)現(xiàn)了有效提高重編程效率的小分子化合物,也部分揭示了重編程的機理,還為老藥新用提出了新的思路。 Lithium, an anti-psychotic drug, greatly enhances the generation o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Somatic cells can be reprogrammed into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by defned factors. The low effciency of reprogramming and genomic integration of oncogenes and viral vectors limit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iPSCs. Here we report that Lithium (Li), a drug used to treat mood disorders, greatly enhances iPSC generation from both mouse embryonic fbroblast and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Li facilitates iPSC generation with one(Oct4) or two factors (OS or OK). The effect of Li on promoting reprogramming only partially depends on its major target GSK3β. Unlike other GSK3β inhibitors, Li not only increases the expression of Nanog, but also enhances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of Nanog. We also found that Li exerts its effect by promoting epigenetic modifcations via downregulation of LSD1, a H3K4-specifc histone demethylase. Knocking down LSD1 partially mimics Li’s effect in enhancing reprogramming. Our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a straightforward method to improve the iPSC generation effciency, but also identifed a histone demethylase as a critical modulator for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 作者簡介: 謝欣 1996 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同年赴美學習研究生課程,并于 2002 年獲得美國新澤西醫(yī)科和牙科大學神經(jīng)科學專業(yè)的博士學位。隨后,轉入新澤西醫(yī)學院從事神經(jīng)生物學 方面的 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 年加入國家新藥篩選中心擔任模型建立 II 部主管,從事基于 G 蛋白偶聯(lián)受體的信號轉導通路研究及高通量 / 高內(nèi)涵藥物篩選模型建立及應用工作。 2005 年入選上海市 “ 浦江人才計劃 ” ,中國科學院 “ 百人計劃 ” ( 2006 年獲擇優(yōu)資助),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 基于G蛋白偶聯(lián)受體的創(chuàng)新藥物發(fā)現(xiàn)及研究: |